第176章 话本里的故事(五)-《宋锦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看见宋锦回过头来,方才在背后议论的那几个宫女,赶忙加快了脚步,迅速消失在了宫道里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东宫,暖阁。

    今日是外命妇进宫来向太子妃和安贵妃请安的日子,所以京里排得上号的贵夫人,今日基本上都来了。

    那些个命妇先是去宁寿殿见过了安贵妃,才来的东宫。

    陛下没立皇后,太子妃便是后宫女眷之首。

    安贵妃手中虽握着协理六宫之权,但年纪大了,未免有些力不从心。

    平日里,那些个入宫来请安的外命妇,一般是去东宫见过太子妃,才去宁寿殿给安贵妃请安的。

    今日则不同,太子妃身子抱恙,她们便先去了宁寿殿,才来的东宫。

    有几位和安贵妃交好的命妇,则是被留在了宁寿殿,用过下午茶之后,才过来的。

    英国公夫人今日也入了宫,此刻正坐在一众命妇之中,她这几日正在为小儿子的婚事头疼。

    以为小儿子知道宋家二姑娘心中没装着他后,他会死心,不会再继续留恋,谁知道,竟还越来越着迷了。这些日子连饭也不肯吃了。

    觉也不肯睡,好不容易睡下去了,半梦半醒喊的都是宋家二姑娘的名字。

    英国公夫人心疼儿子,想要让人去宋府请了宋锦过来,可思前想后,还是没叫人去。

    那宋二注定是不会嫁过来的,来得了一次,来不了第二次。

    除非真的能让宋二姑娘亲自嫁过来!那便是最好的!

    可到底要怎么做,才能叫宋二姑娘亲自嫁过来呢?

    英国公夫人眼睛一亮,她今日入宫来给太子妃请安,再向太子妃提一下赐婚之事,看看太子妃到底是如何意思?

    她实在是心疼儿子,想要开口说话,就被京里第一大嘴巴,魏国公夫人刘氏给截胡了。

    魏国公是太祖朝的开国功臣,一向受到敬重。

    如今的魏国公,更是能争好战得紧,为陛下立下赫赫战功,如今正随着陛下在榆木川征战瓦剌鞑靼。

    “娘娘,不知您这些日子有没有听到一些事情?是关于晋宁伯大姑娘的事情?”

    魏国公夫人刘氏的大嘴巴,是众人皆知的。

    旁人与她说个什么私密之事,上一秒叮嘱她不要告知旁人,下一秒她就转过头和别人说了。

    如此这般,反复几次,这位魏国公夫人刘氏,就修炼成了京师第一大嘴巴。

    没有一家敢去招惹他们家的,也没有多少人家愿意同魏国公府交好。

    不过太子妃好听故事,经常能从刘氏口中听到那些个稀奇古怪,令人感觉到匪夷所思的故事,所以太子妃格外看重她。

    太子妃以为刘氏又要同她说什么新鲜事,方才还病怏怏地躺在榻上,现在就直起身子来,摆出一副准备听故事的姿态。

    “刘夫人,你快些和我说说,你又知道了些什么事?是不是那晋宁伯府李家大姑娘的婚事,又有什么新的进展了。”

    “的确如太子妃所说,晋宁伯府的这件事,又有了新的进展。听说晋宁伯府这几日正张灯结彩,披红刮彩,一副准备亲事的模样。宁老太君已经叫人去定了凤冠霞帔,看来李家大姑娘这是要让那管事,真的入赘了晋宁伯府呀!”

    刘氏的大嘴巴一向名不虚传。她口中所说这些,必是真的。

    被刘氏这么一说,太子妃才想起来,宁老太君请求赐婚的那几封折子,还在自己的书案上。

    看来她们等不到自己赐婚,就想要先把婚事给办了,还真是够猴急的。

    “刘夫人,你一天多管闲事,说三道四的,不累吗?李家大姑娘年纪也不小了,早就到了嫁娶的年纪,虽说那上门入赘的姑爷年纪大了些。可只要喜欢,年纪再大又如何?”

    平日里一向和晋宁伯府交好的东昌侯夫人宁氏突然开了口,回怼了那魏国公夫人刘氏。

    众人皆知,东昌侯夫人宁氏是宁老太君娘家的侄女,帮着晋宁伯府说几句话,也是人之常情。

    可刘氏一向大嘴巴惯了,被钱氏这么一回怼,马上就不高兴起来。

    “东昌侯夫人,许得晋宁伯府这样做,就不许别人说吗?李家大姑娘是什么样的人,想必您比我更清楚才是。听说京里最近有一本话本《大明趣闻录》特别流行,里头最新一则故事,就是说的母夜叉孙二娘强娶文弱书生的故事。那母夜叉孙二娘,在现实之中,可是有活生生的例子的。”

    被魏国公夫人刘氏这么一说,众人马上就知道,她口中那个活生生的例子,是什么人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