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国子监内有九门十三廊,象征着自大晋建国以来的二十二位辅君名臣,门为死谏,廊为忠诚,各有各的意义。 而穿过这九门十三廊,就到了国子监内的碑林,碑林中有着历代名臣大家留下的宏伟篇章,以激励诸学子奋发图强,成就辅君高位,去那朝堂上一览无限风光。 过了这座碑林,便是国子监的讲堂,再之后方才是学子们所居住的学舍,用以每日的起居和晨读时使用。 国子监的藏书楼在学舍的正中央,学舍呈圆形分布,藏书楼则为方形,开四门,以示学问对诸学子的公平公正。 周陂镇随父亲来到了一座位于学舍圈正北方向的一间房屋前,屋内居住着的举人正是北方考区的魁首,姓贾名元亮。白马州郑郡人士。 周陂镇近来在家中时常听到父亲提起这名年轻文人,故而他也是对此人有了几分了解。 据父亲所说,这贾元亮幼年时命运多喘,早年丧父,母亲则是为了他们一家的生计日夜操劳,最终在他四岁时便积劳成疾染病在床,元亮有个哥哥,年仅九岁,靠抓蛐蛐,编草笼养活全家,竟然后来全家的生活在他哥哥一人的支撑下过得还算滋润,这也使得小元亮得以在六岁时随当地一位塾师学习识字,为之后的学有所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 由于元亮打小便是苦出身,故而分外珍惜读书的机会,他相信“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”的名言警句,故而最喜好挑灯夜战,苦念经书。十六岁得童生,十七岁由于家中大哥病重,未能乡试。直到二十二岁大哥过世,方才考取解元,入太学深造成为贡生,准备来年的会试。父亲曾一度认为此人最有可能成为这晋国百年来连中三元的头一人。 “沉彼柏舟,亦沉其流。耿耿不寐,如有隐忧。”临近了学舍大门,一阵学子晨读时带起的朗朗书声传入了二人耳中。周陂镇瞬时便感觉到神清气爽,犹如在炎炎夏日之中如沐清泉般的清凉。 周昀驿并没有急着推门而入,他带着周陂镇在门外静静倾听,随后才犹豫着抬起了那只老迈的手,向着学舍的木门轻轻敲去。 “咚咚咚。” “哪位?”屋内的读书声戛然而止,方才读书的声音便有些诧异的询问起来。 “我啊,小元亮,还不快快开门?”苍老的声音从门缝中传出,顿时便令门内的贾元亮眼前一亮。 吱呀一声,门打开了,门内的年轻人看到门外的老者顿时是笑逐颜开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