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第一问的交锋,以凌天宇石破天惊的言论和张谦恰到好处的“提醒”告一段落。 金銮殿内的气氛,依旧紧张而诡异。 永王凌正德强行压下心中的怒火与憋屈,示意礼部尚书继续。 “现在,公布第二问!” 礼部尚书擦了擦额头的冷汗,声音有些干涩地宣读道: “我大永与邻国大夏,素有旧怨,边境摩擦不断。若大夏集结重兵,意图犯境,国中主战主和,争执不下。” “尔等若为储君,当如何权衡利弊,消弭纷争,安定边疆?” 这道题目,比第一问更加具体,也更加棘手。 它不仅考验王子们的军事战略眼光,更考验他们的政治智慧和外交手腕。 尤其是“国中主战主和,争执不下”这一句,更是点明了问题的复杂性。 太子凌天皓听到这题目,心中又是一阵窃喜。 这道题,父王昨晚也重点提点过! 而且,父王还暗示他,要以“稳”为主,不可轻言战事,以免落人口实。 他深吸一口气,再次抢先出列:“父王,儿臣愿先回答此问!” 永王凌正德微微颔首,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之色。 很好,皓儿还是这么积极。 只要他按照自己教的去说,定能扳回一局。 凌天皓清了清嗓子,朗声道:“儿臣以为,兵者,凶器也,圣人不得已而用之。” “大夏虽与我大永有隙,但两国若起刀兵,必将生灵涂炭,国力损耗,最终只会让渔翁得利。” “故,儿臣以为,当以和为贵,力避战端。” “具体而言,可分三步走。” “其一,遣能言善辩之使臣,前往大夏,晓之以理,动之以情,陈述两国交战之害,和平共处之利。若能说服大夏君臣,罢兵休战,则为上上之策。” “其二,若大夏执迷不悟,则当在国内,安抚主战派,言明利害,不可轻易开战。同时,加强边防,严阵以待,使大夏不敢轻举妄动。此乃中策。” “其三,若大夏一意孤行,悍然入侵,则我大永当上下一心,同仇敌忾,奋起反抗!但此乃万不得已之下策,当慎之又慎。” 凌天皓这番话,说得滴水不漏,既表现出了“仁慈爱民”之心,又顾及了“国家尊严”,更强调了“和平”的重要性。 完全符合永王凌正德事先的授意。 永王听着,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。 “嗯,皓儿此言,颇有见地。” “不轻言战事,力求和平,此乃为君者应有之仁心。” 他转头看向众臣:“诸位爱卿,以为如何?” 立刻有东宫一系的官员出班附和。 “王上圣明!太子殿下此策,深合兵法‘不战而屈人之兵’之妙!” “是啊,太子殿下宅心仁厚,以万民福祉为念,实乃我大永之福!” 然而,也有一些真正懂军事的武将,和一些有远见的大臣,闻言却是暗自皱眉。 太子这番话,听起来冠冕堂皇,实则空洞无物,充满了理想化的色彩。 大夏若是能被几句好话就劝退,那还是虎狼之国吗? 简直是妇人之见! 但他们慑于永王的威严,和太子一派的势力,也不敢公然反驳。 唯有张谦,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,端起茶杯,轻轻抿了一口,并未言语。 凌天宇看着凌天皓那副洋洋得意的模样,心中冷笑。 这个蠢货,又在照本宣科了。 以和为贵?遣使说服? 简直是天真得可笑!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