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手里头有些闲钱的,买一个吊炉芝麻大烧饼,回去哄小孙子高兴——要是能在烧饼里夹上一根油条,那就是过了年啦!小孩子胳膊底下夹着烧饼油条,边走边撕着吃,能在村里炫耀一整天! 山货场子里人最多,也是整个集市上最大的一个场,卖山货的老农,大多手里的山货不多,几颗草药、一只野兔子,还有刺猬、山鸡、鸟蛋…城里人买山鸡,要鸡毛胜过吃鸡肉。 也不知道那些有钱的老爷们怎么想的!鸡肉吃起来还能解解馋,要鸡毛为了哪个?吃罢饭拿来剔牙缝吗?管他呢,只要能多给几个铜板,要鸡屎咱也能给他们整最新鲜的来!因此,山鸡收拾得很仔细,羽毛鲜亮,这是农人的智慧。 整个场子里,就数巧云手里的货物最多——家里有虎子帮忙那!虎子捕猎,往往拿猎物的脖子下口,因此,皮毛保存的最为完整,价格也就最高。像是用洋炮打下来的,全身都是窟窿眼;有用弓射的,像林子渊一样,箭口在什么部位的都有,这些皮子就不值钱了。 巧云一进场子,就围上了一大群山货商的伙计,一个个对着猎物评头论足。山货商也来集市上,大多住在旅店的包间里,一个个的穿着富态,眼睛四十五度看天,高人一等的样子,也不怕绊倒了摔死! 收货的事大多交给手下的伙计,货好价低,往往能得到主人家的奖赏,因此,这些个伙计个个练就了一张好嘴,难缠得很。巧云非常的老练,小嘴叭叭的,对付这些人精,游刃有余。 一番讨价还价,卖掉了手中的山货,换了为数不多的几十个铜钱。价格还是太低了,这些个黑心商人!林子渊心中大骂!巧云却很高兴,拉着林子渊逛逛这下河村的集市。 下河村地势相对平坦,不远处就是大道,向南通往峄县,向西可到临城,进山出山都要经过这里,慢慢就形成了一个集市,逢五逢十有大集,农村人的规矩,很是好记忆。 整个集市只有一条主街,店面大多是茅草房,米面店、粮油店、杂货铺、中药铺、烧饼铺、炸油条的等等,林林总总,麻雀虽小,倒也五脏俱全。卖的货大多都是山里人常见的东西。有家糕点店,有蜜饯、麻花果子卖,那就属于奢侈品啦! 唯一的一家二层小楼,是一家客栈,挂着“临城五和旅馆”的金字大招牌,和这小街小户的格格不入,是临城的大财主开的。至于是哪五和,这山里人有几个能说的全? 二楼大多是包间,住着来往的客商,一楼左手边是大通铺。右手边却开了一家饭馆,有临城曹家牛肉汤的招牌。山里草多,有地主家专门养牛的,山里农家有老牛、病牛的也卖到这里来。临城曹家酱牛肉,那是出了名的,据说香味可传十里。 “是不是饿了?想喝一碗牛肉汤?…我有办法!”巧云见林子渊盯着店里的招牌看,晓得他应该是饿了,这都快到中午了。 拉着林子渊挤过吃饭的食客,从一大摞空碗里取过两只碗,掏出一块老咸菜疙瘩,切出两小块出来,放到碗里划拉了几下,做出这碗盛过汤的样子,挤到汤锅前:“周老爹,再添两碗汤!” “好嘞!闺女,端好喽!…热的!”大马勺哗哗的倒进碗里。 找个空桌子坐下,从布兜里掏出出门前备下的干煎饼,泡在碗里,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就备好啦!免费的! 见林子渊在看她,巧云脸微红:“在以前…我十多岁的时候吧,我们家刚到山里,正赶上灾年,地里收不见粮食,山民都跑进山里找吃的,码子也多,山里的野物就少了,我爹打到的猎物就少,换不来几个钱。 跟着爹来到这集市上,看到这牛肉汤就走不动道啦,我爹就切了这老咸菜放碗里,问店家要牛肉汤喝,店家以为这是吃剩的牛肉那!只要有肉就给添汤。 我饿呀,喝了一碗又一碗,觉得这汤就是世上最上等的美味,后来,掌勺老爹怕我撑死了,就不给我添了…掌勺老爹是好人…”巧云眼睛红了。 当然是好人啦,是不是牛肉,还分辨不出来?不说出来罢了,十里八乡的,时间长了,都混了个脸熟。 林子渊怜惜的摸了摸巧云的头发:“老板,再切一斤牛肉!” 第(2/3)页